昨天去看了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的《膚色的時光》 (整個很長),是一齣愛情懸疑推理劇,結合了陳綺貞的歌和陳建騏的配樂,探討膚淺這件事。感想的部分還需要再沉澱,因為每次看節目單都會發現,導演想說的東西比我看到的多好多。雖然從劇名看得出他想探討膚淺這件事,演員的對白也透露了這種企圖,但戲的本身實在感覺不到。是我對舞台劇的理解還太膚淺吧。
和懸疑推理這件事互相呼應的,是我個人的和這齣戲的一些小小巧合。不是什麼重要的事,但小小的巧合一向可以震動到我,讓我很想把他們記錄下來。
昨天去看了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的《膚色的時光》 (整個很長),是一齣愛情懸疑推理劇,結合了陳綺貞的歌和陳建騏的配樂,探討膚淺這件事。感想的部分還需要再沉澱,因為每次看節目單都會發現,導演想說的東西比我看到的多好多。雖然從劇名看得出他想探討膚淺這件事,演員的對白也透露了這種企圖,但戲的本身實在感覺不到。是我對舞台劇的理解還太膚淺吧。
和懸疑推理這件事互相呼應的,是我個人的和這齣戲的一些小小巧合。不是什麼重要的事,但小小的巧合一向可以震動到我,讓我很想把他們記錄下來。
前一陣子在 HBO 看到真愛旅程 (Revolutionary Road) 的幕後訪談。電影改編自小說,說的是50年代一對美國夫妻的故事。當我看到男女主角,忍不住覺得這是鐵達尼號的續集...
第一次知道吳音寧這個名字,是因為她寫的蒙面叢林。這本書是她實地探訪墨西哥查巴達民族解放軍的記錄,我記得是在某個副刊上看到介紹的。當時反覆研究了很久,搞不清楚這到底是一本翻譯的書,還是作者的親身經歷。「在中美洲的叢林裡採訪游擊隊」,在那個畫面裡出現的記者,總覺得應該是個高加索人,就像 Up Close and Personal 裡面的勞勃瑞福。一個台灣女生在墨西哥採訪游擊隊,太魔幻太不真實了。
開始接觸獨立音樂之後,常常在網路上看到吳音寧的文字。很細膩,很貼切,很有感情。我想這樣獨特有才氣的人,和獨立音樂的世界應該是很氣味相投的。直到最近才知道,原來她和 929 的志寧是姊弟。(原來志寧姓吳......)
有一天紅小亞又在聽睡前音樂。隨口問她這張專輯是什麼。
Cantabile翻成中文是「如歌的行板」(感謝音樂達人contrabass的指正)。在台灣,這部日劇採用原著漫畫的譯名,叫做交響情人夢。
這是去年富士電視台月九秋季檔的偶像劇。在日本自助旅行的時候,正好看到第九集的結尾。隔了半年才有時間把全劇看完,每次聽到片尾的藍色狂想曲,就好像回到下著雨的東京,一個人在寒冷的街道上,又寂寞又興奮的朝聖旅行。
下午把買了很久的「大搜查線電影版2-封鎖彩虹大橋」拿出來看.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日劇. 這次去東京, 朝聖地點之一的台場, 就是劇中灣岸警察署的所在地. 其實灣岸警察署是虛構的單位, 劇中的警察署, 則是租用辦公大樓來拍攝的. 岀發前沒時間把DVD拿出來複習, 所以去台場的時候, 也就沒刻意尋找劇中場景了.
最近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有個主題, 叫「女生的包包」. 看了三天, 今天這篇最得我心.
文章題目: ■女生的包包
我不是同包
作 者: ◎許斐莉 刊登日期: 2006.07.16
眼前的名牌包還不及Cartier門口那群唱歌的吉普賽小男孩可愛,也沒有Dior對面那位坐著拉手風琴的阿伯吸引我。我們欣賞的人生風景,不一樣。
我是個不用名牌包的人,每當身邊的旅伴殺進了巴黎的LV、羅馬的Gucci或威尼斯的Bally,我便會想:「拿這些錢換一台新的筆記型電腦或更高階的數位相機該多好啊!」然而想歸想,十幾年來旅行花掉的錢,全都買了拉裡拉雜兼阿里不達的東西,我的筆記型電腦和數位相機依舊停留在中階階段,算一算,那些花得一乾二淨的旅費早已夠我收藏好幾個名牌包包。
但我對名牌包的興趣依舊微乎其微,即使我的理財計畫全盤皆錯,然而那似乎完全符合我的人生價值觀──我是個糊塗又貧窮的文字人,不需要名牌包撐場面。
http://blog.yam.com/winteam/archives/1019877.html
大家一起來啊.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060108/15/2qjfq.html
日本小島鬧獨立 心向台灣